宝宝妈 发表于 2016-5-13 09:02:10

奖励儿童的勤奋和成就——自尊心保护

这种形式应该应用于孩子通过一个阶段努力取得的重要进步,比表扬应该更正式。

成人对儿童的奖励,既有对孩子成绩的肯定,也有对孩子努力、勤奋等个性品质发展的肯定。对于极其个别的突出行为,家长也可以奖励,但奖励不宜过于频繁。

奖励可以分为精神奖励、活动奖励和物质奖励。

精神奖励包括对儿童进行正式的表扬,在其它儿童面前提出表扬,给孩子一朵小红花等;

活动奖励包括在约定的时间伴孩子做游戏,带孩子去一次公园,带孩子去看戏剧等;

物质奖励包括买一套孩子喜欢的图书,买一个玩具等,也包括给孩子一定的金钱。

奖励要注意以下三点。

第一,奖励什么,家长应该有一个原则。

专家认为,家长一是应该奖励儿童的勤奋、有礼貌、负责任、关爱同伴、帮助家长分担家务、有主见等需要自身努力的行为,而不要奖励孩子偶尔的、碰巧的、无意识的行为。对后者的奖励,不能为孩子提供努力的方向。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获得奖励,将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自尊心。

案例:请为你的夸奖道歉

中国的一位学者到欧洲做访问学者。期间,她到当地一位教授家里做客。

一进门,她看到教授5岁的女儿。小女孩满头金发,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。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、小女孩向她道谢时,她不由地夸奖说,“你长得这么漂亮,真是可爱极了!”

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。但那位教授并不领情。当小女孩离开后,教授的脸色沉了下来,对中国学者说,“你伤害了我的女儿。”

学者非常惊奇,“我只是夸奖了你的女儿,并没有伤害她呀!”

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,“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了她。但漂亮这件事,不是她的功劳,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,与她个人的努力没有关系。但孩子还小,不会分辨,你的夸奖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。而且她一旦认为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,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或者丑陋的孩子,这会给她造成误解。”
教授接着说,“其实,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,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。”

中国的学者接受了教授的意见,在另外的场合,赞扬了女孩的微笑和有礼貌。

这个案例值得我们借鉴。

第一,区别儿童的情况,确定奖励的频率。

一般来说,有较高自尊感受的儿童,对奖励的依赖性小,因此,要适当降低奖励的频率,更多地启动儿童自身的愉悦。自尊感受较低的儿童,需要成人的肯定,也需要成人的奖励,因此,要适当提高奖励的频率,让孩子知道父母和老师对他的信任和喜爱。

第二,正确地选择奖励的形式和物品。

关于奖励的形式,一是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;二是根据父母的可能,多采用活动奖励的方式,活动的奖励既让孩子感到高兴,也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;当父母时间不多,无法运用活动奖励的时候,可以采用物质奖励的形式,但最好向孩子表示谦意,并创造和孩子一起活动的机会。

关于奖励的物品,不在价钱高低,关键在于儿童是否喜欢,这需要父母和老师用心。如果你用了心,奖励给孩子一本他向往很久的图书,孩子会高兴地跳起来。如果你买了一件尽管价格很高但孩子并不喜欢的玩具作为奖品,实际上还不如不奖励。

第三,儿童特别感兴趣的事情,一般不要再进行奖励。

兴趣本身是儿童的“自我肯定”,是一种巨大的力量。只要我们为儿童提供发展兴趣的条件和机会,儿童就会乐此不疲地去做这件事情。如果这时再用奖励去鼓励儿童,就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,并可能导致儿童转向对奖励的追求,并淡化对兴趣本身的追求。

  日常生活中,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,父母的奖赏使孩子对许多原来就有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。例如,三、四岁的孩子,对家务都很感兴趣,因为他们希望能象成人一样,参加成人的各项活动,只要成人让他参加,他就很高兴,很满足了,可是一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的这种良好行为,扫地一次奖励1元,洗手帕一次奖励5角......起初,孩子也可能对这些“有赏”的劳动很积极,但几天以后,孩子就会对这些劳动的“工钱”和父母讨价还价。如果父母出价“不合理”,孩子还干脆“罢工”不干了。这是我们错误的奖励对孩子产生了误导,也违背了父母奖励的初衷。

  案例:购买吵闹的老人

有一位美国老人住所的附近,每天午后都有一群小孩聚在一起吵吵闹闹,使得他无法休息。

有一天,孩子们吵得很凶,他实在受不了了,正要发火,忽然灵机一动,把孩子们叫到房里,非常诚恳地对他们说:“我特别喜欢你们玩耍时的欢闹声,但是最近我的耳朵越来越聋了,几乎听不到你们游戏时的声音了,这真是太遗憾了!我想请你们每天中午都到我家门前游戏,并且尽量大声地叫喊,声音越大越好,然后你们到我屋里来领赏,每人5毛钱。”
第二天,孩子们如约而至,并扯开喉咙,拼命叫喊,老人果然给了他们每人5毛钱,还邀请他们明天再来。

第三天,孩子们又照原来样玩了一阵子,而后便进屋领赏,这次老人只给他们每人4毛钱,说这是因为手头太紧。

第四天,每人只得3毛钱,而且老人告诉孩子们,第五天的赏钱还会更少,每人只得2毛钱。孩子们听后怨声四起,都说以后再也不来了,因为如此大声地吵闹,只值2毛钱,太不划算了......。

从此,那位老人便可以安稳地睡他的午觉了。

  这虽然有点童话的意味,但也值得我们思考。按常规,奖赏有利于某种行为积极性的提高,而这里的“奖赏”为什么会降低孩子们的积极性呢?这其中的缘由有二,一是老人的“邀请”使孩子们的吵闹由主动变成了被动——为老人而“吵闹”,而被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往往是不能持久、容易变化的;二是老人的“奖赏”,使得孩子们原本就对“吵闹”本身就有兴趣的“吵闹”的内在动机转变成外在动机——为“奖赏”而“吵闹”,最终由于赏钱减少而对“吵闹”逐渐失去了兴趣。

允许儿童发展自己的兴趣,就会极大的满足儿童的自尊心,因为他感受到自己对自己的生活是有控制感的。对这样的行为再给予表扬,不会增加儿童的自尊感。

蓝血迷魂 发表于 2016-5-22 20:28:33

每天来看看,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交流分享啊!

名字长就是叼 发表于 2016-6-2 13:24:25

支持一下:lol

红苹果 发表于 2016-6-13 06:00:06

教育孩子真累啊。

白碧清凉 发表于 2016-6-21 16:21:23

我抢、我抢、我抢沙发~

h2k3tr 发表于 2016-6-30 16:26:56

不错不错,楼主您辛苦了。。。

柳叶 发表于 2016-7-7 14:22:50

支持楼主,看完就顶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奖励儿童的勤奋和成就——自尊心保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