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有小宝贝 发表于 2016-5-23 10:59:39

拉回失恋少年 “网疗”成长的烦恼

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“孤山夜话”聊天节目,曾让许许多多需要倾吐内心苦闷的人,在午夜电波中有了情感的交流和心灵慰藉。如今青少年及家长们已经开始用“网聊”来取代电话或电台的心理咨询。据说,这种方式更容易被敲着键盘长大的80后、90后所接受,同时“不见面,不出声,用化名”更具有隐私性,更能保护咨询者的尊严。浙江省团校青少年问题研究所的王天高博士的“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博客”就是这样火起来的。在他的博客中,家长问什么的都有:孩子患网瘾的,孤僻自闭的,学习偏科的,动作慢的,记忆力差的,注意力不集中的……王博士每天都会查看这些咨询,把它们罗列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不同样本,逐一分析讲解,写在博客上,你抗拒见面不要紧,有空看看,就会心动。以下就是他不久前刚刚接触到的一个真实案例,情伤主人公是一位杭州的初三男生。
他因早恋“情痴”到厌学,只想和“她”时刻相守的地步。在挽救少年的过程中,老师劝导,父母怒骂,医生药物治疗……什么招数都用尽了,却收效甚微。
一个月前,家长辗转找到王博士,博士把他的“心理博客”地址及QQ转告给少年,从此,他们便开始了1个月的“网聊”(疗)。
每晚3个网聊话题
每天晚上,王博士会向这个死活不肯去上学的少年提3个问题,让他如实回答——
博士:告诉我,怎么会走到这一步的?她貌若天仙?
少年:不算漂亮,但很可爱。原先我也没觉得她怎样,有几次,我把她送给我的小玩意丢在桌子上,被妈妈看到后,一口咬定我是“早恋”,会影响中考成绩,硬要我把东西还给那个女生,并断绝来往。
博士:你妈妈确实太着急了,但你后来怎么会深爱她而“不能自拔”呢?
少年:我们两人相约到偏僻的地方,归还各自的礼物,并按照双方家长的意“说说清楚”,从此各走各的路,不影响学习。可是没料到,这次单独到山上见面,真的让我俩深深爱上了。
博士:那你为什么又逃学,拒绝去上学呢?
少年:这件事很快被同学知道了,被老师知道了,给我们两人调离开前后的座位,班主任还让各自家长“管住自己的孩子,放学后赶紧接回家,不要单独接触。”这时候,我们两人成了全班议论的对象,连互相交换一个作业本,也有人对我们点点戳戳,成绩一下滑,就被别人怪罪为“早恋”,我俩心里都不爽,都很苦闷,由此更加心心相印了。
始终站在少年的立场
王博士问完3个问题,就不再继续追问,避免给少年增加心理负担。而后,他开始同少年的父母和老师“网聊”(疗),认为这件事是由于他们粗暴干预和心理暗示导致的,让一段美好的初恋,被扼杀在孩子们的“犯罪”心理中,从而产生抵触情绪,导致事态恶化。
一个月来,王博士始终站在少年的立场,为他说话和伸冤,赢得了孩子的莫大信任,从而非常听王博士的话,非常配合他的心理治疗,渐渐地,少年走出了情感的阴影,重返课堂,成绩也从垫底的54名,回升到38名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拉回失恋少年 “网疗”成长的烦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