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教育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701|回复: 6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幼儿过早识字有意义吗?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5-1-26 14:54:3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            关于早教的问题,很多家长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,比如认为早教就是让孩子早识字、早背唐诗甚至是学英语。

          早在前几年时,一个朋友带孩子来做客。这个年龄和笔者儿子差不多的小家伙,居然能够认几百个字,据朋友说,是从小就教识字,买幼儿图书在睡前给孩子讲解,将识字卡片贴在家中的物品上随时复习,看电视、逛街时也抓住一切机会教宝宝认广告、招牌上的文字

         但事实上,教育家鲁索很早就给这种努力泼过冷水。他指出,幼儿过早识字毫无意义,他形象地说:“人们在煞费苦心地寻找教读书写字的最好办法,有些人发明了单字拼读卡和字卡,有些人把一个孩子的房间变成了印刷厂。真是可怜!”

        而事实也证明,晚识字不见得一定会影响智力的发展。据记载,清朝的戴震九岁时才会说话,十岁时才入私塾读书,而后来他却成为集哲学家、数学家、训诂学家、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为一身的大学问家;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教授在七岁之前也不识字,而他不到三十岁就成为博士生导师。这说明,识字早晚和以后的智力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,并没有必然的联系。

          首先,过早进行识字这样明确而直接的学习,会影响他独立和有创造性地发现解决问题,限制其探索多种解决方案的能力。

         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莉森。高普妮克(AlisonGopnik),曾经在美国知名网络杂志Slat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,用实验结果来解释了这一点。

        文章的题目是《为什么幼儿园不应该像学校:新研究表明给孩子教的越多,越适得其反》,其中指出,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,太多的直接指令,或许可以帮助儿童学到具体的技能与知识,然而却忽略了儿童的好奇心与创造性,可后者从长远来看对于学习则更为重要。

        最近听到一个调侃教育过于功利的顺口溜:“在幼儿园读小学的课程,小学读中学的课程,中学读大学的课程,大学毕业后,再回头补习幼儿园的课程。”想一想,这又是何苦来着?!

        其次,在孩子会读文章之前的识字方法,多是一种低效能学习。

     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(D.P. Ausubel)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提出“有意义学习”,这是一个和“机械学习”相对立的概念。他的重要论断是:有意义学习才是有价值的。

       依据他的理论,无意义音节和词只能机械学习,因为这样的材料,不可能与孩子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,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,所以是低效学习。

       在今天,教孩子认字最简捷常用的一种方式是识字卡。有很多家长认为,利用识字卡的确能提升和掌握不少的数字和文字,何乐不为?报纸上曾经登过一个消息,说一个四岁的孩子能认得二千汉字。原来是他的爷爷把识字卡片贴了满家,每天让孩子认。

       然而,学外语的人都知道,如果孤立地背单词忘得很快,但如果把单词放到语境中学习,效果就非常好。所以,即使孩子通过识字卡认了好多字,如果不能专注地读一本书的话,那就是把识字和阅读割开了,可能早早地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。

       迷恋识字卡的父母,建议阅读一本名为《爱因斯坦不玩识字卡》,因为它会告诉你把智力和表现能力混淆的危险性。

       孩子智力的关键是如何学习、如何吸取经验和如何解决问题。四岁的孩子会认汉字和数字,随时可应成人的要求而反应正确,就被视为聪明,其实这只是一种表现的能力,与智力无关。

        婴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和直观的行动思维为主,他们在理解事物时,是借助具体事物和直观行动进行的。要让他们区别盐和糖,与其带着他们三天化验、五天观察、七天分析、九天研究,不如让他们自己用嘴去尝一下更有效。

        浙师大心理系曹晓华副教授等研究者研究揭示:我们读到汉字,大脑会有专门的区域来加工这些汉字的视觉形状信息,这个专门区域就在左脑,心理学上把这种能力称为“专家化技能”。儿童大脑里的汉字识别机制到七岁才初步成熟。过早地让他们背唐诗、学习加减法等,往往只能是死记硬背或是囫囵吞枣。


        学过的东西,说他们会吧,又不会;说他们懂吧,也似懂非懂,就像煮了一锅“夹生饭”。有一句俗话说,“回笼的馒头不好熟”。等上了小学,老师对这锅“夹生饭”也不好处理。

        所以,教育学者认为,其实父母完全没必要在学龄前给孩子太多的“知识灌输”,会做多少算术题、能识多少个字或者能背多少首唐诗,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。

       相反,父母要做的是启蒙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,以及与人沟通的表达能力,并且要能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,这些能力才是基础中的基础,远比单纯地学“知识”重要得多。

        一言以蔽之,反思可以集中在这样一个问题上:我们想培养的是乔布斯那样的人才,而不是苹果专卖店里的打字员呢?

        “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在线”这句话明显带有误导性,导致的结果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,磨掉了孩子的灵气与对可持续性学习的好奇心。所以,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,请记住一句话:抢跑的孩子,未必有后劲。
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沙发
发表于 2015-1-26 14:59:11 | 只看该作者
找到好贴不容易,我顶你了,谢了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板凳
发表于 2015-1-26 15:24:52 | 只看该作者
没看完~~~~~~ 先顶,好同志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地板
发表于 2015-1-26 15:36:51 | 只看该作者
教育孩子真累啊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5#
发表于 2015-1-26 16:14:15 | 只看该作者
我抢、我抢、我抢沙发~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6#
发表于 2015-1-26 17:08:00 | 只看该作者
不知该说些什么。。。。。。就是谢谢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#
发表于 2015-1-26 17:18:19 | 只看该作者
感觉饭丢丢儿童教育论坛不错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儿童教育论坛

GMT+8, 2024-6-27 00:55 , Processed in 0.241789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