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教育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313|回复: 6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上学后,还适合叫孩子的昵称吗?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6-5-20 09:42:3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从心底把自己的孩子视作“心肝宝贝儿”、“心头肉”,因此,在很多家庭,“宝宝”之类的昵称自然而然就成了孩子的另一个名字。

  其实,“宝宝”之类的昵称产生于婴儿期,它对孩子的心灵抚慰和情感交流类似于无形的“奶嘴”,是伴随着“奶嘴”而产生的,也应该随着孩子的“断奶”而终止。它和奶嘴一样,仅仅适用于只能以哭声或“咿呀”表达感情和需求的婴儿。当孩子能够奔跑、生活自理,尤其是上了幼儿园和小学以后,家长就应该理智地改口,称呼孩子的名字。

  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:

  1.在孩子的转折期适时改口

  如果嫌改口比较生硬,可以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、上学,或假期旅游中开始。因为这些时机都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,孩子将面临在全新的环境与陌生的同伴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,父母在这个时候改称孩子的大名,有助于孩子成长意识的觉醒,增添他步入社会的勇气和自信心。

  2.在新学年开始时进行教育

  比如对一个小学生来说,新学年意味着孩子升入新的年级。孩子会感觉自己不是小朋友了,学校也会在不同的年级增设一些家务技能课程和感恩父母的活动。如果父母仍旧“宝宝”地叫着,就会抵消学校教育带来的作用。因此,父母应该跟上孩子成长和学校教育的节奏,在称呼上明示或暗示孩子:他的身份不同了,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。

  3.利用孩子们的理想志愿代替昵称

  孩子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,或者在作文、日记中,总会流露自己长大以后的梦想、理想。幽默的父母不妨就以孩子的理想代替昵称,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。如对于长大想当警察的孩子,家长可以戏称“王警察”,对于想当医生的孩子称为“李医生”,想当科学家的孩子可以称为“张教授”……每一种职业都有一种或多种职业精神,如警察的胆大心细、勇敢奉献;科学家的认真专一、思考创新;医生的细心耐心、慈悲为怀等等。这些都可能随着称呼强化孩子长大的意识,为孩子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样板。
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沙发
发表于 2016-7-15 15:49:55 | 只看该作者
学习了,谢谢分享、、、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板凳
发表于 2016-9-14 16:24:32 | 只看该作者
投资孩子就是投资未来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地板
发表于 2016-11-13 06:24:37 | 只看该作者
我是个凑数的。。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5#
发表于 2017-1-9 02:59:31 | 只看该作者
学习了,谢谢分享、、、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6#
发表于 2017-3-1 21:31:10 | 只看该作者
不错不错,楼主您辛苦了。。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#
发表于 2017-4-10 08:27:26 | 只看该作者
教育一定要从孩子做起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儿童教育论坛

GMT+8, 2024-6-26 13:10 , Processed in 0.151896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